美国之音记者
由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一个高级贸易代表团已经抵达北京,并开始与中国方面就解决美中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棘手的经贸问题展开磋商。此次美中高级别经贸会谈能否取得突破备受外界关注。请美国之音记者林枫来做进一步分析和解读。
美国一些农业团体表示,若美中两国的贸易战开打,美国的农业生产者将首先成为“牺牲品”,而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不大。美国谷物理事会负责中国问题的主任布莱恩·洛马尔4月26日在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举行的一场有关中国农业政策的听证会上表示,但拿农产品开刀对中国自身的影响有限。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随着中国在海外与安全有关的行动和活动日益增加,中国在海外的有限军事部署和安全布局会对美国利益构成挑战。
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对美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之际,有美、法学者认为,美国应该利用欧盟与中国目前在贸易和一带一路问题上的分歧把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法国纳入美国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
继美国政府上星期对中国电信设备巨头中兴发出销售禁令后,又有多家美国媒体报道说,美国川普政府正在考虑动用一部紧急状态法案,全面限制中国对美国敏感领域的投资。从4月初美国宣布将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美国在经贸领域对中国频频出手。中国官媒说,美国对中国打出组合拳,其背后意图并不简单。那么美国近期在经贸领域对中国不断出招背后有哪些考量?美国之音记者林枫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解读。
《金融时报》4月20日援引美国财政部一名高级官员的话报道,川普政府正在考虑动用“经济紧急状态法”,以全面限制中国企业对美国敏感领域的投资。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3月末秘密访问北京,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盛大接待。另有消息说,习近平可能很快会前往平壤回访。习金会后,中朝关系迅速升温,这是否意味中朝关系在冰冻了近六年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中朝关系的回暖对将在5月底或6月初举行的美朝领导人峰会有什么影响?美国之音记者林峰来和我们探讨了这些问题。
美国总统川普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首次历史性会晤预计将在5月份或者6月初举行。多方消息证实,美朝双方正在就峰会的细节进行沟通,包括会面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议程。川金会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甚至劝说朝鲜就此走上弃核的道路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美国之音记者林枫作出了进一步分析和解读。
已有多家媒体报道,美国与朝鲜正在为两国领导人峰会的筹备进行实质性会谈。美国总统川普也表示,他与金正恩的会面将在5月或者6月初举行。随着“川金会”的临近,以及韩朝领导人峰会即将在4月27日上演,外界开始猜测,美韩领导人的首次历史性会面是否能打破朝核僵局,而中国在其中会扮演何种角色。
美国白宫一名负责科技政策的高级官员强调,川普政府致力于坚定保护美国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并在海外为美国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美国之音中文部特别制作了一部回顾中国与朝鲜关系的专题纪录片。美中两国的重量级专家学者讲述中朝关系近70年历史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部纪录片已经在VOA卫视周末专辑中播出。这部片子的主要制作人员之一、美国之音记者林枫为我们介绍了这部片子的台前幕后。
2018年3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突然秘访中国。这是否意味中朝关系出现解冻?朝鲜过去一直积极发展核武,直到最近突然释放和平信息。专家指出,习近平与金正恩的会面显示,中国在朝核问题上被边缘化的看法存在误解。事实上,中朝关系从来都是起起伏伏,充满变数。
2018年3月26日,一列从中朝边界丹东驶往北京的神秘绿皮火车引起了外界的广泛揣测。中国官方的新华社事后证实,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乘坐这列火车访问了中国。有分析认为,金正恩上台后的六年多时间里一直积极发展核武,直到今年2月韩国平昌冬奥会期间突然释放和平信息,这标志着朝鲜核战略的重大转折。但也有专家指出,金正恩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面显示,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已被边缘化的看法存在误解。事实上,近7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从来都是起起伏伏,充满着变数。
美国总统川普星期四在白宫签署备忘录,将对来自中国的部分商品每年征收高达600亿美元的关税,惩罚中国在窃取美国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在15天内公布具体商品清单。据称,美国的关税措施将针对100个类别的中国商品。与此同时,中国表示将采取坚决和必要的应对措施,维护自身权益。美中之间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大增。那么,美中双方的贸易措施一旦实施将会给对方的哪些领域构成影响?记者林枫做了详细介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一(3月19日)签署主席令,任命易纲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接替已担任这一职务15年的周小川。易纲既是周小川的副手又是他的门生,具有美国留学和任教经历,被认为是一位不仅有国际视野,还熟悉中国国情的技术性官僚。分析人士认为,易纲的首要任务将是继续推动金融改革,以控制中国的债务规模。
美国总统川普周四正式签署公告,将在15天内对进口钢铁和铝材征收关税,以保护美国相关产业。据估算,这一贸易措施将给钢铁行业和铝行业带来3万3000个工作岗位。但高关税导致钢铝价格的上涨会导致总计17万9000个工作岗位的流失。这还不包括受影响国家采取贸易报复措施所导致的美国就业流失。美国之音记者林枫为我们介绍了具体情况。
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3月7日举行一场有关中国对非洲影响力的听证会。众议院举行这场听证会恰逢美国国务卿蒂勒森首次以国务卿的身份出访非洲五国。出席听证会的专家学者是如何评价中国对非洲的影响力的?美国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以应对中国的挑战?美国之音记者林枫来为我们介绍了详情。
美国总统川普上星期表示,他最快将在这个星期宣布对输入美国的全球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理由是相关国家的贸易行为损害美国国内生产商,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一些专家警告说,如果这一关税措施付诸实施,它可能会给全球贸易体系带来严重后果。
中国共产党日前宣布建议将中国宪法中“国家主席、副主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表述删除。舆论预期,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会在即将召开的中国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如果通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有可能长期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中国政治的这一重大变化将对美中关系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记者林枫为我们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中国2015年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战略计划。该计划旨在把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瞄准十大产业领域,提出要在2025年让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成为全球的主导者。美国和欧洲的政界和商界领袖以及学者对中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具体行动计划提出质疑,认为中国的做法违反公平和公正的贸易原则。那么西方国家将如何应对中国极具攻击性的产业政策?中国产业政策自身面临哪些挑战?美国之音记者林枫介绍了详情。
加载更多